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33種農殘檢測有哪些方法”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33種農殘檢測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測定、生物傳感器、薄層色譜法、毛細管電泳法、熒光光譜法、紅外光譜法、核磁共振法等。
33種農殘檢測方法一覽
1、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利用高壓泵推動流動相通過色譜柱,使樣品中的不同組分基于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強度不同而被分離。色譜柱內的固定相可以是顆粒狀物質,流動相是液體,樣品組分在通過色譜柱的過程中,因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分離。HPLC具有高分辨率、高靈敏度、速度快、樣品回收容易,適用于廣泛的樣品類型,包括生物樣品、環境樣品和食品樣品等。
2、氣相色譜法
GC適用于揮發性農藥的檢測,通過加熱樣品使其揮發,然后通過色譜柱進行分離。樣品在色譜儀中蒸發并由惰性氣體(流動相)攜帶通過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不同化合物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導致它們在不同時間洗脫。GC具有高分離能力,適用于揮發性和熱穩定性化合物的分析。在環境監測、食品分析、石油化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如空氣質量監測、水質檢測、土壤分析等。
3、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LC-MS結合了液相色譜的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靈敏度,樣品首先通過液相色譜進行分離,然后被送入質譜儀進行質量分析,通過測量樣品分子的質荷比(m/z)來鑒定和定量化合物。LC-MS適用于復雜樣品中微量農藥殘留的檢測,能夠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結構信息。在藥物代謝研究、環境分析、食品安全檢測等領域有應用。
4、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GC-MS是檢測揮發性農藥殘留的有力工具,樣品在氣相色譜中分離后,進入質譜儀進行離子化和質量分析,通過質譜圖的分析確定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和相對含量。GC-MS具有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能夠檢測到極低濃度的化合物,適用于復雜樣品的分析,如環境樣品、食品、藥物、生物樣品等。
5、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ELISA是一種基于抗原-抗體反應的檢測方法,通過將抗原或抗體固定在固相表面,加入酶標記的對應抗體,形成抗原-抗體-酶復合物,通過酶催化底物產生可檢測的信號。ELISA適用于快速篩查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操作簡便,靈敏度高,成本較低,但可能需要特定的抗體。
6、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利用生物識別元件(如酶、抗體、核酸等)與傳感器的結合,通過生物識別元件對農藥殘留的特異性識別,將識別信息轉換為可檢測的信號,如電信號、光信號等。生物傳感器具有快速檢測、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的優點,適合現場檢測和大批量樣品的篩查。但生物識別元件的穩定性和重復性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7、薄層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是一種基于固定相上的樣品組分在流動相中展開的層析技術。樣品點在固定相上,通過流動相的擴散,不同組分因其與固定相和流動相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分離。TLC是一種快速、簡單、成本低廉的實驗技術,適用于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粗略定量。在實驗室中廣泛用于跟蹤反應進程、鑒定反應產物和純化化合物,但對設備要求不高,且消耗樣品量小。
8、毛細管電泳法
毛細管電泳法是一種以電場為驅動力的電泳技術,樣品在充滿緩沖溶液的毛細管中,根據帶電粒子的電荷和大小在電場作用下遷移速度不同而實現分離。CE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樣品和試劑消耗少等優點,適用于生物大分子、合成聚合物、核酸和蛋白質等的分離分析。特別適合于復雜樣品的分析,如臨床診斷樣品和食品成分分析。
9、熒光光譜法
熒光光譜法是通過檢測物質在吸收光能后發出的熒光特性來進行分析的方法。當物質吸收了激發光的能量后,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然后在返回基態時發射出波長較長的光(熒光)。熒光光譜法具有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可以用于檢測微量物質。在環境監測、生物化學和醫藥研究中有廣泛應用,如檢測農藥殘留、生物組織中的熒光標記分子等。
10、紅外光譜法
紅外光譜法是基于分子對特定波長紅外光的吸收特性來進行分析的方法。分子中的化學鍵和官能團在紅外光的作用下發生振動能級的躍遷,導致特定波長的紅外光被吸收。紅外光譜法可以提供分子內部化學鍵和官能團的信息,適用于有機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化學工業、制藥工業、環境保護等領域有應用,如鑒定化學物質、分析大氣污染物等。
11、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一種基于原子核在外加磁場中對射頻輻射的吸收特性來進行分析的方法。特定類型的原子核(如^1H, ^13C)在磁場中會產生能級分裂,當外部射頻場與這些能級差匹配時,就會引起能級的躍遷,產生NMR信號。 NMR是一種高靈敏度、無損的分析技術,可以提供分子結構和動態信息。在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中有應用,如結構鑒定、反應機理研究、分子動態研究等。
12、原子吸收光譜法
原子吸收光譜法是一種基于原子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特性來進行分析的方法。在原子化器中,樣品被轉化為原子蒸氣,這些原子蒸氣對特定元素的特征波長光具有吸收作用。AAS具有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適用于金屬元素和某些非金屬元素的定量分析。在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地質勘探等領域有應用,如檢測飲用水中的重金屬含量、食品中的微量礦物質等。
13、原子熒光光譜法
AFS是一種基于氣態原子吸收特定波長的輻射后,從激發態返回到基態時發射出特征波長的熒光的光譜分析方法。該方法具有較低的檢出限和高靈敏度,尤其適合于Cd、Zn等元素的檢測。
14、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
ICP-MS利用高溫等離子體將樣品汽化、電離,然后通過質譜儀分離和檢測離子,進行元素分析。這種方法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能夠檢測到樣品中的痕量和超痕量元素。
15、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通過測量樣品在等離子體激發下發出的光的波長和強度來確定元素的種類和含量。能夠提供廣泛的元素檢測范圍,具有較好的線性范圍和準確度。
16、紫外-可見光譜法
紫外-可見光譜法通過分析樣品對紫外光和可見光的吸收光譜來檢測農藥殘留。不同的化學物質對特定波長的光有特定的吸收特征,通過測量吸光度可以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7、拉曼光譜法
拉曼光譜法是一種基于拉曼散射效應的光譜分析技術,通過測量樣品與入射光相互作用后散射光的波長變化來獲取分子振動、轉動等信息。該方法適用于研究分子結構和化學組成,對水溶液中的樣品分析尤為有效。
18、熱解吸-氣相色譜法
TD-GC是一種樣品前處理技術,通過加熱樣品釋放揮發性組分,然后通過氣相色譜進行分析。該方法對低濃度揮發性成分的敏感性高,分離效果好,操作簡便,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藥物分析等領域。
19、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SFC以超臨界流體(如二氧化碳)作為流動相,利用其在超臨界狀態下具有氣體的擴散系數和液體的溶解能力的特性進行分離。通過改變壓力和溫度,可以調整超臨界流體的密度,從而改變其溶劑性能,實現不同組分的分離。SFC結合了GC和HPLC的優點,具有高柱效、快速分析、較寬的應用范圍,適用于熱不穩定和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
20、固相萃取法
SPE是一種樣品前處理技術,通過將樣品溶液通過裝有特定吸附劑的萃取柱,根據待測物質和雜質與吸附劑的親和力差異,選擇性地保留目標化合物,再用適當的溶劑洗脫,達到分離和富集的目的。SPE操作簡便、快速,可自動化處理大量樣品,減少溶劑使用,適用于復雜樣品基質中的痕量分析。
21、固相微萃取法
SPME使用涂覆有特定吸附材料的微米級纖維,直接暴露于樣品中或頂空部分,通過分子間的分配作用吸附目標化合物,然后通過熱解吸或溶劑解吸的方式轉移到分析儀器中進行分析。SPME是一種無溶劑、操作簡便的樣品前處理技術,適合現場快速分析,用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生物樣品分析等領域。
22、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卡
基于膽堿酯酶抑制原理,當樣品中的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與檢測卡上的顯色劑反應時,會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導致顯色劑顏色變化,通過顏色變化的深淺可以判斷農藥殘留的存在。檢測卡操作簡單、快速,不需要復雜的儀器,適合現場快速篩查,但靈敏度和準確性相對較低。
23、凝膠滲透色譜
凝膠滲透色譜又稱為體積排阻色譜,是一種根據分子大小進行分離的色譜技術。樣品通過多孔凝膠柱時,較大分子不能進入凝膠孔洞而被排阻,較小分子則能進入孔洞,較大分子的流速較快,實現分離。GPC常用于確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可用于除去樣品中的大分子雜質。
24、超臨界流體萃取
超臨界流體萃取利用超臨界流體(如二氧化碳)在超臨界狀態下的溶解能力,通過改變壓力和溫度來調節溶解度,從而提取樣品中的有效成分或去除雜質。SFE是一種高效的提取技術,提取過程快速、無需有機溶劑,適用于熱敏性物質和非極性到中等極性化合物的提取,用于食品、香料、藥物和環境樣品的分析。
25、基質固相分散萃取
基質固相分散萃取由Barker教授于1989年提出,通過將樣品與固相萃取材料(如C18鍵合硅膠)混合研磨,形成半干狀混合物,直接作為色譜柱的填料。使用不同溶劑淋洗柱子,實現目標化合物的洗脫和分離。該技術簡化了樣品前處理流程,避免了組織勻漿、沉淀、離心等步驟,減少樣品損失,適合于藥物殘留分析,回收率大于80%,與樣品種類無關,提高了分析速度,減少了試劑用量,適合自動化分析。
26、分子印跡合成受體
分子印跡技術通過制備特定農藥分子結構的聚合物,創建與目標農藥分子結構互補的空腔,實現對目標農藥的選擇性識別和提取。這種方法在聚合過程中使用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形成穩定的復合物,聚合后移除模板分子,留下特定結構的空腔。分子印跡聚合物作為抗體模擬物,在分離、疾病診斷、藥物遞送等領域有應用。MIP具有高度的專一性、穩定性及可重復性,可以通過優化印跡條件提高親和力和特異性。
27、吹掃蒸餾技術
吹掃蒸餾技術通過使用惰性氣體(如氮氣、氦氣)吹掃樣品,將揮發性農藥殘留從樣品中提取出來,隨后在吸附劑或冷阱中捕集,再進行熱解吸和氣相色譜分析。該技術無需使用有機溶劑,避免了環境污染和樣品損失,具有取樣量少、富集效率高、受基體干擾小等優點。但需注意避免水蒸氣和氣泡的干擾,以及控制適當的吹掃氣流速和吹掃時間。
28、加速溶劑萃取
加速溶劑萃取在提高的溫度(50~200℃)和壓力(1000~3000psi)下用溶劑萃取固體或半固體樣品。提高溫度增加了溶劑的溶解能力,而加壓保持溶劑在液態。加速溶劑萃取具有有機溶劑用量少、快速、基質影響小、回收率高和重現性好的優點。
29、微波輔助萃取
微波輔助萃取利用微波能量加熱樣品,加速溶劑中農藥殘留的提取過程。微波能被樣品和溶劑中的極性分子吸收,產生熱量,從而加速萃取。MAE快速高效,加熱均勻,具有選擇性加熱和生物效應,提高萃取效率。適用于生物樣品和各種食品、環境樣品的分析,操作簡便,可同時處理多個樣品。
30、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基于有機溶劑與水相的不相溶性質,通過分液漏斗或其他設備進行振蕩混合,使目標化合物從水相轉移到有機相,然后通過分液將兩相分離。這是一種傳統的提取方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但可能會因為乳化現象導致分離不徹底,且需要使用較多的有機溶劑,有潛在的環境和健康風險。
31、化學速測法
化學速測法主要基于有機磷農藥的氧化還原特性。有機磷農藥在金屬催化劑作用下可以水解為磷酸和醇等,其水解產物與檢測液反應,導致檢測液顏色發生變化,是由紫紅色變為無色。通過顏色變化的深淺,可以判斷樣品中有機磷農藥殘留的情況。該方法簡便、快速,不需要復雜的儀器,適合現場快速檢測。但這種方法的靈敏度相對較低,容易受到還原性物質的干擾,檢測限相對較高,主要用于有機磷類農藥的檢測。
32、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基于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乙酰膽堿酯酶(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乙酰膽堿酯酶及其底物(乙酰膽堿)的共存體系中加入樣品提取液,若樣品中含有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的活性會被抑制,導致底物不能被水解,不產生顏色變化;若樣品中不含有這些農藥,酶的活性不受影響,底物水解后與顯色劑反應產生顏色。酶抑制法操作簡便、快速、靈敏、經濟,樣品無需凈化,適用于現場檢測。但此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測定,且對其他類型農藥的檢測不敏感。
33、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通過標記的抗體與農藥分子(抗原)結合,然后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方法進行檢測。在ELISA中,抗原或抗體被吸附在固相表面上,加入的標記抗體或抗原與樣品中的農藥分子特異結合,通過洗滌去除未結合的標記物,最后通過酶催化底物產生顏色變化或發光信號,通過光度計測定吸光度或光強度,計算出農藥殘留量。免疫分析法靈敏度高、操作簡便,可以針對特定農藥進行定量分析。但可能需要特定的抗體,且對非目標分析物的交叉反應可能導致假陽性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