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服裝含量檢測標準是什么”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服裝含量檢測標準主要參照國家標準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該標準規(guī)定了紡織品中纖維含量的標注要求,包括纖維的名稱、含量以及表示方式。
一、服裝含量檢測標準
1、男女裝、文胸、孕婦裝、襪子等: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FZ/T 73001或相關標準,檢測項目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即甲醛、pH值、色牢度、異味和可分解芳香胺等檢測項目)、標識標志和外觀質量。
2、針織人造革服裝: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FZ/T 81018,檢測項目同樣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和外觀質量。
3、機織人造革服裝: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FZ/T 73028,檢測項目與針織人造革服裝相同。
4、童裝:機織童裝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GB/T 31900,針織童裝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FZ/T 73045。檢測項目通常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此外,入駐京東的童裝還需檢測外觀質量和GB 31701技術要求。
5、三歲以下嬰幼兒服裝:機織服裝執(zhí)行標準為GB/T 33271和FZ/T 81014,針織服裝執(zhí)行標準為FZ/T 73025。檢測項目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外觀質量和耐唾液色牢度。入駐京東的還需檢測GB 31701技術要求。
6、家居服:執(zhí)行的檢測標準為FZ/T 73017,保暖內衣執(zhí)行的標準為FZ/T 73022。檢測項目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外觀質量和水洗尺寸變化率。京東對保暖內衣還有保溫率的測試要求。
7、羽絨服裝:執(zhí)行的標準為GB/T 14272,檢測項目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外觀質量、含絨量、充絨量和種類鑒定。
8、皮衣(真皮)服裝:執(zhí)行標準為QB/T 1615,毛皮(真皮)服飾為QB/T 2822。檢測項目包括成分含量分析、GB18401全套、標識標志、外觀檢測、材質鑒定、干濕摩擦色牢度和皮革撕裂力。
二、服裝含量檢測的內容
1、纖維含量:檢測服裝中各種纖維(如棉、毛、絲、化纖等)的比例。
2、化學成分:分析服裝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學物質,如染料、甲醛、重金屬等。
3、物理性能:評估服裝的耐磨性、抗拉伸性、色牢度等。
4、微生物含量:檢測服裝中是否含有細菌、霉菌等微生物。
三、服裝含量檢測的方法
1、纖維含量檢測
顯微鏡法:通過顯微鏡觀察纖維的形態(tài)特征,判斷纖維的種類和含量。
燃燒法:根據纖維燃燒時的氣味、灰燼等特征進行判斷。
溶解法:利用不同纖維在特定溶劑中的溶解性進行分離和檢測。
2、化學成分檢測
色譜法:通過色譜技術分離和檢測服裝中的化學物質。
光譜法:利用光譜分析技術檢測服裝中的特定化學成分。
質譜法:通過質譜儀分析服裝中的分子結構和成分。
3、物理性能檢測
拉伸測試:測量服裝材料在拉伸過程中的強度和伸長率。
耐磨測試:模擬日常穿著過程中的摩擦,評估服裝的耐磨性。
色牢度測試:通過水洗、摩擦等方式測試服裝顏色的持久性。
4、微生物含量檢測
培養(yǎng)法:在特定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服裝中的微生物,觀察其生長情況。
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DNA或RNA的分析,檢測服裝中的微生物種類。
四、服裝含量檢測的挑戰(zhàn)與展望
1、技術挑戰(zhàn):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fā)展,檢測方法需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新的檢測需求。
2、法規(guī)挑戰(zhàn):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法規(guī)標準可能存在差異,需要統一和協調。
3、環(huán)保挑戰(zhàn):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服裝含量檢測需要更加注重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性。
4、消費者意識:提高消費者對服裝含量檢測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服裝含量檢測是確保服裝產品質量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檢測標準和方法也在不斷發(fā)展。服裝含量檢測將更加注重環(huán)保、健康和可持續(xù)性,以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