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滿水試驗的試驗標準是什么”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滿水試驗是一種用來檢測水池、水箱等構筑物的密封性和結構完整性的測試方法。以下是進行滿水試驗時需要遵循的一些標準和注意事項:
一、試驗前的準備
確保水源潔凈充足,注水和放水系統設施及安全措施準備完畢。有蓋池體頂部的通氣孔、人孔蓋已安裝完畢,必要的防護設施和照明等標志已配備齊全。安裝水位觀測標尺,標定水位測針。現場測定蒸發量的設備應選用不透水材料制成,試驗時固定在水池中。對池體有觀測沉降要求時,應選定觀測點,并測量記錄池體各觀測點初始高程。
二、注水過程
向池內注水應分三次進行,每次注水為設計水深的1/3。注水時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2m/d;相鄰兩次注水的間隔時間不應小于24h。每次注水應讀24h的水位下降值,計算滲水量。在注水過程中和注水以后,應對池體作外觀和沉降量檢測。
三、水位觀測
注水至設計水深進行水量測定時,應采用水位測針測定水位,水位測針的讀數精確度應達到1/10mm。注水至設計水深24h后,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測讀水位的初讀數與末讀數之間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h。測定時間必須連續,滲水量符合標準時,須連續測定兩次以上。
四、蒸發量測定
池體有蓋時蒸發量忽略不計。池體無蓋時,必須進行蒸發量測定。每次測定水池中水位時,同時測定水箱中的水位。
五、滲水量計算
水池滲水量按下式計算:
其中,q是滲水量(L/(m^2·d)),A1是水池的水面面積(m^2),A2是水池的浸濕總面積(m^2),E1和E2分別是初讀數和末讀數,e1和e2是水箱中水位測針的初讀數和末讀數(mm)。
六、合格標準
水池滲水量計算應按池壁(不含內隔墻)和池底的浸濕面積計算。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池滲水量不得超過2L/(m^2·d);砌體結構水池滲水量不得超過3L/(m^2·d)。
七、其他注意事項
試驗應在氣溫穩定、天氣晴朗的條件下進行。試驗過程中,應確保容器內水位穩定,避免因水位波動影響試驗結果。試驗結束后,應及時將容器內的水排放干凈,避免長時間浸泡影響容器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