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水質檢測常規五參數合格指標一覽”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水質檢測常規五參數是指在檢測中基礎的五個指標:pH值、溶解氧、濁度、電導率和總溶解固體。下文將對這五項指標的具體合格限值進行介紹。
1、pH值
根據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標準,pH值的限值在不同水質類別中有所不同,一般地下水Ⅰ類水質的pH值應在6.5至8.5之間,Ⅴ類水質的pH值則沒有具體限值,但應小于5.5或大于9.0。
pH值是衡量水體酸堿度的指標,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體的自凈能力。pH值的范圍在0到14之間,其中7表示中性,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堿性。大多數水生生物適宜的pH值范圍在6.5到8.5之間。pH值的異常變化可能是由于工業廢水排放、農業化肥使用或自然地質條件等因素造成的。
2、溶解氧
溶解氧的限值會根據不同水體的性質和用途有所變化,一般地表水的溶解氧應保持在6-9毫克/升,以維持水體自凈能力。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量,是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水體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溶解氧的濃度應該在5-9毫克/升之間。溶解氧的減少可能是由于有機物的分解消耗、水體富營養化或水體流動不暢等原因造成的。
3、濁度
HJ1075-2019《水質 濁度的測定 濁度計法》中提到,濁度的測定方法檢出限為0.3NTU。在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中,Ⅰ類水質的濁度限值為小于或等于3NTU。
濁度是指水中懸浮顆粒物的濃度,它能夠影響水體的透明度和光的穿透能力。濁度高的水體通常含有較多的懸浮物,這些懸浮物可能來源于土壤侵蝕、工業排放或生活污水。濁度的增加會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4、電導率
電導率是衡量水的導電能力的指標,與水中溶解固體的總量有關。在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中,Ⅰ類水質的電導率限值為小于或等于300μS/cm
電導率是衡量水中溶解離子濃度的指標,與水的導電能力成正比。電導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水體中無機鹽類的含量,間接指示水體的污染程度。電導率的異常升高可能是由于工業廢水排放、化肥使用或地質條件變化等因素造成的。
5、總溶解固體
GB/T 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中,Ⅰ類水質的總溶解固體限值為小于或等于300mg/L
總溶解固體是指水中溶解的無機鹽和其他礦物質的總和,它包括了鈣、鎂、鈉、鉀等離子。TDS的濃度可以反映水體的礦化程度,有助于評估水質的硬度和腐蝕性。TDS的增加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礦化作用、工業廢水排放或水體的自然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水質檢測方法和設備
1、pH值:使用pH計或pH試紙進行測定。
2、溶解氧:采用溶解氧儀或電化學傳感器進行測定。
3、濁度:使用濁度計或濁度試紙進行測定。
4、電導率:使用電導率儀進行測定。
5、總溶解固體:使用TDS計或通過蒸發法進行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