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超聲探傷檢測方法有哪些”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超聲探傷檢測方法有A型掃描法、B型掃描法、C型掃描法、穿透法、脈沖反射法、直射法、斜射法、雙晶探頭法、帶延遲塊的探傷法、串列式探傷法、相控陣超聲檢測。
1、A型掃描法
A型掃描法通過一個探頭發射超聲波,并在同一探頭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這些信號在顯示屏上以波形圖的形式展示,橫軸代表時間或距離,縱軸代表反射信號的幅度。通過分析波形的高低和到達的時間,可以判斷材料內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大致位置和大小。A型掃描法適用于簡單的缺陷檢測,但缺乏直觀的二維或三維圖像表示。
2、B型掃描法
B型掃描法提供了一種二維的圖像表示,通過在顯示屏上橫向移動探頭,同時記錄反射信號的強度,形成一幅平面圖。這種方法可以直觀地顯示材料內部的缺陷分布情況,包括缺陷的位置和形狀。B型掃描法常用于檢測板材、焊縫和其他平面結構的缺陷,特別適用于對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檢測。
3、C型掃描法
C型掃描法是B型掃描法的進一步發展,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B型掃描的數據,將其轉換為三維圖像。這種轉換使得觀察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觀察材料內部的缺陷,提供了更全面的視圖。C型掃描法特別適合于檢測復雜的三維結構,如鑄件、鍛件和復合材料,能夠更準確地評估缺陷的三維形態和尺寸。
4、穿透法
穿透法使用兩個探頭,一個作為發射探頭在材料的一側發射超聲波,另一個作為接收探頭在材料的另一側接收穿過材料的超聲波。這種方法適用于檢測材料的穿透性缺陷,如裂紋、孔洞等。穿透法特別適用于檢測厚壁管道、板材和其他難以從單側進行檢測的材料。
5、脈沖反射法
脈沖反射法通過發射一個短暫的超聲波脈沖進入材料,并監聽由材料內部的缺陷或背面界面反射回來的回波。通過測量發射脈沖和接收到的反射脈沖之間的時間差,可以計算出缺陷的深度。脈沖反射法可以提供關于缺陷位置、大小和形狀的信息,適用于各種材料和結構的檢測,包括焊縫、鍛件和鑄件等。
6、直射法
直射法是一種簡單的超聲檢測技術,探頭直接對準被檢測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區域。這種方法適用于檢測表面的裂紋、腐蝕、磨損等缺陷。超聲波直接從探頭發射到材料表面,對表面處理和耦合劑的要求較高,確保超聲波能夠有效地進入材料并被接收。
7、斜射法
斜射法通過將探頭以一定角度(通常在45°至70°之間)對準材料表面,使得超聲波以斜射的方式進入材料。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檢測材料內部特定深度的缺陷,如焊縫中的裂紋、夾雜物等。斜射法可以提供關于缺陷的深度和水平位置的信息。
8、雙晶探頭法
雙晶探頭法使用具有兩個晶片的探頭,一個用于發射超聲波,另一個緊鄰的晶片用于接收反射回來的超聲波。這種配置可以減少由于探頭移動或材料表面不平整造成的噪聲,提高檢測的準確性。雙晶探頭法常用于檢測小尺寸的缺陷和進行材料厚度的測量。
9、帶延遲塊的探傷法
帶延遲塊的探傷法通過在探頭和被檢測材料之間加入一個延遲塊(由聲阻抗與被檢測材料相似的材料制成),以調整探頭與材料表面的距離。這種方法可以改善超聲波的聚焦,提高超聲波在材料中的傳播效率,適用于檢測曲面或不規則形狀的材料。
10、串列式探傷法
串列式探傷法使用多個探頭按一定順序排列,形成一個探頭陣列。這種方法可以同時發射和接收超聲波,適用于檢測材料的多層結構或具有復雜形狀的部件。通過分析各個探頭接收到的信號,可以構建出材料內部的三維圖像,更準確地識別和定位缺陷。
11、相控陣超聲檢測
相控陣超聲檢測是一種先進的超聲檢測技術,通過電子控制探頭陣列中各個晶片的發射和接收時間,實現對超聲波束的動態聚焦和方向控制。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掃描材料的大面積區域,檢測出復雜形狀和結構中的缺陷。相控陣技術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和檢測速度,適用于自動化檢測和對檢測精度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
超聲探傷檢測原理
超聲探傷檢測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材料中的傳播特性。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于人類聽覺范圍的聲波,具有較高的穿透力和分辨率。當超聲波在材料中傳播時,會遇到不同的介質界面,產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現象。通過分析這些信號,可以判斷材料內部是否存在缺陷。
當超聲波遇到材料內部的缺陷或界面時,部分聲波會被反射回來,形成回波信號。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當遇到界面時,會發生折射現象,改變傳播方向。當超聲波遇到材料內部的微小缺陷或不均勻結構時,會發生散射現象,形成散射信號。